兵团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等要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相关建设任务和要求,为学分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在教育部的全面部署下,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为代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涌现出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学分银行建设案例,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推出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选送的《“申学码”——2.0时代学分银行“风向标”》案例。
为解决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服务市民终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PC端平台实名认证不便捷、学习成果积累类型不丰富、用户活跃度低、学习成果转化率低等瓶颈,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研发了“申学码”小程序。2021年4月22日,“上海市民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
据悉,“申学码”是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借助阿里技术优势所研发的上海市民个人学习账户移动端。其中“申”是上海的简称,“申学”二字借用“升学”的谐音并结合“二维码”这一形式命名为“申学码”。
支付宝“申学码”入口搜索
“申学码”个人账户显示
后创建“申学码”支付宝生活号,并于2021年底正式接入上海市“一网通办”。“申学码”的上线与发展,实现了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从1.0到2.0的飞跃,为未来全纳的个人学习账户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小程序主要包括“上传”、“扫码”、“亮证”、“查询学习档案”、“展示成果证书”等功能:学习者通过“上传”功能,可以不断丰富个人终身学习成果信息;通过“扫码”功能,学习者可以实现上课、听讲座、参观场馆等场景的签到打卡,方便及时记录各类学习活动;通过个人授权,学习者可以将个人学习成果以二维码的形式“亮证”给相关人员或机构;通过“学习档案”,学习者可以上传或查询个人的学习成果档案,包括学历学分、培训证书、社区教育及各类学习活动;通过“成果证书”,学习者可以查看自己在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存储的各类学习成果数量。
一网通办“申学码”界面
一网通办“申学码”所属板块
在基础建设方面,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定并完善了各类学习成果准入标准,为各级各类终身学习成果的转换奠定了基础;升级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学习者能够记录并使用自己的终身学习成果;构建了一套数据标签与分析服务体系,为未来进行深入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申学码”建立了终身学习积分制度体系,形成促使全民持续终身学习的生态。
以“申学码”为载体,在学历教育板块试点了新的应用场景,包括“签到打卡”和“考试亮证”服务提高了考场工作效率和验证准确性。
“申学码”应用开大考试现场
“申学码”准考证显示
通过“申学码”助力非学历教育板块应用场景拓展,同时实现了“申学码”在社区(老年)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普陀区“员工综合素养与学力提升培训”项目签到打卡界面
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基于现有市民个人学习账户设计开发了“申学码”移动应用,拓展了个人学习账户的内涵和功能。并升级改造了现有信息化平台,开发完成学分银行中台,完成与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提供“随申办”应用软件学分银行服务,实现了学分银行核心数据与外部应用数据的互联互通。
创新打造应用新场景方面,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通过“申学码”在上海师范大学“第二课堂”、普陀区教育局和区职业教育联盟相关培训项目、上海高校开学季线上活动、上海开放大学分校考场期末考试等场景中开展了试点应用。这一创新激发了市民个人终身学习账户中学习成果的使用活力,激励了市民的终身学习。
目前,“申学码”支付宝小程序配置近27个搜索关键词,经支付宝官方评估其“服务竞争力指数”(SCI)分数达10分(满分10分),排名行业第一;累计超过600个评分,分数达4.7分(满分5分)。截止到2022年8月31日,目前“申学码”支付宝小程序累计引流访问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其中,通过“申学码”支付宝小程序累计实名注册用户数超过12万人,“申学码”支付宝生活号累计粉丝达7万人。
“申学码”
支付宝
SCI评分
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申学码”,实现了终身学习档案建设移动化,在以涵盖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档案建设方面具备可借鉴经验。“申学码”关心学分银行不同类型学习者需求,在精准学习者需求基础上实现了全民终身学习成果激励机制标准制定和实施,有效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END